年轻人约上好友,共赴山海,在旅途中告别青春;家长们带上孩子,走过名山大川,探访人文古迹,追寻更有意义的假期……中高考结束,“暑期档”旅游热潮也悄然来临。(6月25日 《光明日报》)
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,年轻人、亲子家庭成为消费主力军。区别于传统旅游以观光游览为主,他们更加注重与旅游目的地的情感连结,追求个性化和社交化的旅游体验。这折射出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,也促使旅游市场不断“上新”独具特色的旅游套餐,以多样化的产品服务满足上述群体的需求。
(相关资料图)
以即将到来的暑假为例,一些旅游目的地提前通过主题研学、生态旅游、“旅游+体育”等新业态和新玩法,吸引了大批年轻人,一些地方率先推出以各类音乐节为代表的现代艺术和旅游融合项目、地方民俗和非遗项目,抓住年轻客群对深度文化体验的偏好。
毋庸置疑,这些个性玩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年轻人的多元需求,为“诗与远方”提供了另一重可能,塑造了暑期旅游新气象。然而,这些新兴业态的发展依然处于初级探索阶段,也出现了不少问题。
具体来说,目前市面上的暑期旅游产品,普遍缺乏统一的评估和监管标准。一些旅游景区和文旅企业过于追求创新和独特性,忽视了游客的实际需求和体验感受,甚至会对游客的安全造成威胁。在创新求变过程中,要警惕过犹不及,把保障年轻人安全和权益置于首位,还要推动出台行业指导文件和监管行动方案,加强对暑期旅游市场的监管和管理,在盲目设置上“做减法”,在规范管理上“做加法”。
年轻人群体规模庞大,这意味着市场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选择。不过,在供需对接方面,一些市场主体为了图省事,会采用通用化产品代替特殊定制产品,这种做法多少有些“挂羊头卖狗肉”的意味。比如,有些所谓的研学游只是以旅游为名,缺少教育之实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,市场主体应该从精细运营的角度探索更多可能性,在行程设计、价值创新和后勤保障等方面下足工夫,提高服务能力和质量。
推广新业态和新玩法时,市场主体还应一方面不断提升产品研发能力和市场开拓维护能力,另一方面积极听取年轻人的声音和想法,在产品创意和开发上探索更多可能性,打破人们对既有暑期旅游的刻板印象。同时,在确保游客安全的前提下,保留一些看似冒险或风险较大的项目,以迎合年轻人挑战自我和探索新鲜感的需求。
在暑期旅游规模不断扩大、市场竞争持续加剧的背景下,升级提质已是当前行业发展的必选项。而文旅行业就像一条项链,环环相扣、关联度极高,任何环节的短缺都会制约旅游服务链的良性运行。只有不断锻长长板、补齐短板,在丰富旅游产品、提升服务质量、加强安全保障等方面多管齐下,才能让暑期旅游朝着个性化、多样化的方向健康发展,为广大游客带来更加优质、愉悦、难忘的旅游体验。
文/孔德淇
以上文章只是作者个人言论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
版权声明:凡注明来源为佛山新闻网的文章均系佛山新闻网原创作品,版权归佛山新闻网所有,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