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相关资料图)
清宫是自宋朝以后中国最大、最重要的艺术品与文物收藏机构。
当年的清宫收藏究竟牛到何种程度?简单直白地说,其主体,正是今天台北故宫所收有的数十万件文物珍品,其中书画更是几乎囊括了唐五代北宋的传世名作。当然台北故宫古代作品的数量虽大(仅宋代作品即有近千件,相对而言,北京故宫质量较精,但数量仅其一半有余,而且作品尺幅也较小),但有不少在断代上仍存争议(台北故宫保留了清宫品评的旧说),然皆不失为上古时期的扛鼎力作。
除书画收藏为大宗之外,清宫还收藏了很多远古的玉器。
在清宫收藏的古玉中,有史前的玉质礼器组合,最能代表清代宫廷古玉收藏的结构,此一结构不但体现了皇室收藏的品位,更反映出一种传统识玉、藏玉的观念,这种观念基本上来自于对古典文献的理解。清宫中最重要的玉圭、璋(多孔玉刀)、璧、琮、璜等礼器,多属黄河上、中游铜石并用时期至青铜时代初期(约公元前2200至前1600年)的玉礼器。
黄河上游的齐家文化、中游的陶寺文化、二里头文化的先民可能是制作、使用此宗玉器的主人,其中齐家文化可能扮演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。众所周知,黄河上游有丰富而优质的玉矿资源,“和阗玉”自古驰名于世,齐家文化先民得近水楼台之便,能获得充裕的玉料,因此,得以发展出器大、质优、素朴的玉器风格。清宫中大型的玉璧、琮、璜,多属此种文化的产物。
清代宫廷在传统识玉观的主导下,忠实地想重现三代(夏、商、周)礼制的典范──《周礼》所谓的六瑞、六器(圭、璋、璧、琮、琥、璜)的规模。在这些器类中,以优质的青白色、白色,或带“糖”的所谓“糖包白”玉料所制作的玉器,深得清高宗(乾隆)的喜爱,不但极尽盘摩之功,他并为其题诗刻文,加座、安盒妥善存放,尤见其倍受恩宠。
对清宫古玉的研究,侧重于用现代人类学、考古学、矿物学的知识,以及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,从更多的角度重新解读,研究的范围大致如下:
一、对传统识璜观的质疑,并根据考古学的资料复原璜原本的围圈器形态,同时也由围圈器的制作,推测古代可能存在的几何学观念。
二、依据目前考古学的资料,推测齐家文化的璧与琮是不是成套使用的玉礼器。三、对玉料本身颜色的变化,以矿物学的知识来加以解释,再从人类学的角度,将这些制作成器的古玉与生活周遭的环境作比照,去揭发先民将器与自然融和的意念。四、由古玉上留下的痕迹,解读当时的工艺技术,以及可能涉及的信仰问题。五、黄河上、中游的史前古玉,历代以来被改作的模式。
标签: